首页>慈善项目>正文

发布时间:2011/3/12 17:00:50  阅读:

   

 

 

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地区,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 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试验区,全区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,2009年末总人口748万。20099月以来,我区遭受一场6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高温少雨天气,持续时间近半年。为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,全区上下、田间地头、街道乡村,到处呈现出抗旱救灾的动人场面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毕节地区慈善总会积极做好各项慈善捐助,用于各地的抗旱保民生。在得知威宁县斗古乡中关村的困境后,地区慈善总会给该乡送去了50万元,斗古乡党政一班人在发扬誓与天斗与旱斗的愚公精神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面对悬崖峭壁,面对万丈深渊和咆哮的牛栏江水,团结协作,克服重重困难,艰苦奋战,把800多米的深度牛栏江水从引到了当地群众的家门口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,实现了千百年来几十代人梦想让牛栏江造福沿江百姓的愿望,谱写了一曲曲抗旱保民生,抗旱保稳定、抗旱促发展的凯歌。

附:斗古乡中关村提饮工程介绍

 

 

 

斗古乡全乡总面积118.87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646户、20981人,地理位置东高西低,最高海拔2670、最低海拔1350,常年降雨量在850毫米左右,属于破碎的玄武岩结构,全乡基本无地表水,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只能靠修建小水窖收集雨水。而斗古乡十年九旱,每到春耕季节,老百姓人畜饮水就成了困难,更别说生产用水了。因此,严重缺水一直是制约斗古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,也一直是党委政府多年来最头疼的问题。

2009年秋冬季节至2010年春季,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干旱,对于干旱的重灾区的斗古,缺水问题更是可想而知:全乡90%以上的人不同程度的缺水,作为牛栏江畔的中关村、上关等村更是极度缺水,在干旱最为严重时,这些村只能从20公里以外的斗古三营村运水,每方水的价格达到100元左右,老百姓不堪重负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斗古乡党委政府毅然决定,从距中关村800高度的牛栏江把水提上来解决群众困难,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,连当时的水利部门也认为不可能,可是斗古乡党委政府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,经过十五天的奋战,硬是把水从牛栏江提了上来,创造了一个奇迹。斗古乡的抗旱救灾事迹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,在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陈小二等先进典型。可是由于资金有限,当时的提水工程只能用塑料管等简易设施,要想长期使用,必须得重新进行改造,而政府又没有那么多经费。毕节地区慈善总会得知这一情况后,积极为斗古乡捐助了50万元,这对贫困的斗古乡真是雪中送炭的好事,斗古乡党委政府当即决定,利用这笔资金把中关村的提饮工程改作永久性工程。

斗古乡党委政府于2010419经会议研究决定,并征得民政局救灾股的同意,用毕节慈善总会捐赠的50万元中的40万作为改造资金,对中关抗旱应急工程进行改造(另外10万元用于石营村管饮等工程)。斗古乡高度重视此次的改造工作,成立了提饮工程领导小组,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,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,负责组织实施中关提饮改造工程。此次改造工程从420开始勘测线路及各个蓄水点、提水房、订购材料,从51开始正式实施,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,710,中关村提饮工程改造正式完工。

现在的中关村提饮工程由原来的五级提水改作了两级提水,原来的塑料管全部改为不锈钢管,不但抽水方便多了,而且安全性也高了,管理成本也降低了。在正常情况下,中关提饮工程每天可抽水160吨。在干旱季节,此处提水可以解决中关村、上关村3000余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和生产用水,同时可以补充覆盖解决松坪、石营等村10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。

中关村的提饮工程从一开始就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,当地许多百姓自发的参与到工程施工中来,主动地帮助乡党委政府施工队运送材料、安装水管,为施工队送吃送喝。施工队无论走到哪家都受到老百姓热烈的欢迎,正是由于有了群众的大力支持,改造工程才得以顺利高效实施。确实,中关村的提饮工程对老百姓好处还是太大了。斗古乡中关村、上关村是全乡的烤烟种植大村,占了全乡种植面积的

本新闻共2页,当前在第1页  1  2  

  上一篇:毕节地区慈善总会“龙天来希望助学基金”
  下一篇:格列卫项目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
 
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站点地图 | 关于我们 |
毕节地区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毕节地区慈善总会承办 设计维护 黔ICP备05026187号
Copyright bjdcf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分辨率 1024×768,IE6.0 TEL:0857-2180660